汽后市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

《中国汽配流通行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》是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第一份产业互联网研究报告,报告把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划分成四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(1953年-1998年):计划经济为主,国营企业是主业态。标志是汽车销售与维修分离的体系。这个阶段,国营企业层层批发、厂家直供特约维修站、民营汽配公司起补充作用。

第二阶段(1998年-2014年):4S店体系为主,民营企业兴起,开启转型升级之路。以1998年国内第一家汽车4S店广汽本田汽车特约销售服务店的开业为标志。这个阶段,国营企业倒闭或转型、厂家直供4S店并垄断配件、民营汽配公司不断成长,汽配城兴起。

第三阶段(2014年-2018年):互联网导入汽配行业,厂家和4S店的垄断格局被打破,标志是九部委《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》、互联网+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。

第四阶段(2018年-):汽配产业互联网模式兴起,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汽配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,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升级,融入整个汽车产业链。

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

《中国汽配流通行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》对2014年以来互联网+汽车后市场的成功因素进行了总结。报告称,做好以下四个要素中的一个就能展示出行业竞争力,并具备盈利能力。四个要素分别为“整合上游供应商、增加下游零售商粘性、建立全面配件数据平台和提供额外增值服务”。报告基于这四个要素,把汽配后市场+互联网模式归类如下:

要素一,整合上游供应商模式:如掏掏汽配、智配、开思。

要素二,增加下游零售商粘性模式:连锁汽配,垂直电商,B2B,后市场供应链金融。如中驰车福、新康众、康众、汽车超人、途虎、淘气云修。

要素三,建立全面配件数据平台:自建大仓库,招商汽配商进驻,利用汇集资源向下服务维修厂。如巴图鲁、三头六臂、车通云、汽配商圈等。

要素四,提供额外增值服务。如上海力洋。

诸多的创业公司可以总结为两类,一是面向终端用车消费者的B2C平台,二是针对独立后市场配件、服务提供商的B2B平台。奚仲云COO杨小刚说:“在整个产业链上,汽配商的服务价值是不可或缺的”,“传统消费互联网的B2C模式,是去中间化(去汽配商)的模式,在过去几年已经证明,这在汽车后市场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。”

报告指出汽配流通行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四大痛点:库存积压、品种稀少、效率低下和资金占压。从业者亟需寻找解决方案。

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,正好给从业者带来希望,帮助他们解决行业难题:1.疏解库存积压,2.增加单店品种,3.减少资金占压,4.减少人员成本,5.降低对从业人员技术和经验的高度依赖,6.减小门店面积。

京东汽车后市场POP管理部总监张勇发现了这样的趋势:互联网电商慢慢地从消费互联网转型到产业互联网。

互联网融入到产业中去,产业因而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秘书长王宏昌说:“以前都说互联网要取代你,去中间商,不要中间商赚差价,说这些话的人,其实就是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。今天我们看到一个新起点,奚仲云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春意,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,会推动汽配市场的快速发展。”

当汽配商、汽修厂、4S店、生产企业共同链接到一个产业互联网中,形成信息流、物流和资金流的融通时,产业互联网将重塑整个汽车后市场。

盛景集团合伙人颜艳春对汽车后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化很有信心,他说:“互联网的阳光还没有照到汽车行业的每一个角落。下一个十年,所有的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。”

免责声明:除标注来源为移动汽车网工作人员(编辑)所编写的稿件外、其余所登载、转载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只供读者交流和学习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登载、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;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QQ:1615134901